2)第62章 京观之威_我是王富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千?

  笑话!

  那可不是八千头猪!

  千万别是杀良冒功才好。

  工部尚书林俊也站出来,“启奏陛下,此番鞑子入寇,战场非只一处。即便偶尔小胜,也难以扭转乾坤。老臣以为还是应该固守墩台要塞,不宜随意出击。尤其是兵部尚书王守仁,他现在人马在哪里,胜负如何,尚且没有消息。倘若他遭逢不幸,或是落到鞑子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好容易高兴了一下,就被两个老东西给扫了兴致。

  朱厚熜在心里头咬牙,你们就不能盼着一点好?

  简直可恨!

  正在这时候,突然,又有人送来急报。

  “陛下,是三边总督杨一清杨老大人送来的消息。

  展开杨一清的奏报,顿时让大家伙大开眼界,瞠目结舌,领教了什么才是高手!

  相比起王岳奏报的平实,杨一清的奏报就花里胡哨多了。

  他先是介绍了两场大战,士兵是何等卖命,战况是多吗惨烈,牺牲是如何惊人,战果又是何等辉煌……相比起其他人,杨一清只说了自己一句,战后疲惫,立时昏睡。

  短短八个字,就告诉了朝中,为什么第一份捷报,只有王岳一个人的署名。

  对不起,我老人家太卖力气了,已经累得昏睡,来不及上奏。

  这句话不但让人联想到杨一清付出之大,也让人注意到,他已经是年近七十的老臣,一把年纪,还在边疆厮杀,太不容易了!

  谁读到这里,都要钦佩痛惜。

  可显然杨一清的水平不止这点,他老人家在最后,话锋一转,提到根据消息,王阳明已经深入草原,直捣黄龙。

  而杨一清决定,再次集中一万八千人,由他亲自率领,越过长城,拖住鞑子主力。给王部堂争取战机。

  杨一清慷慨陈词,他与众将士愿意以死换取此战胜利,换取捣毁鞑子汗廷的战果!老家伙甚至信誓旦旦表态,倘若不幸殉国,只求能在坟前燃烧捷报,含笑九泉!

  什么叫忠臣?

  什么是国之柱石?

  朱厚熜感动的稀里哗啦,“父亲早就说过,杨部堂乃是楚地三杰,大明的中流砥柱!此战杨部堂以古稀之年,统数万虎贲,连战连捷,扬我大明天威!这才是重臣该有的气度,而不是在这里一味泄气,畏敌如虎!”

  两位老臣脸很黑,也很尴尬!

  这个杨一清,他绝对不像奏疏里那么忠勇慷慨……咱都是多年的老交情了,你什么德行,我们还能不知道。

  这老家伙就是故意挖坑,埋人!

  杨一清说他领兵出长城,去找鞑子拼命。

  这话也就听听而已,他要是有什么战果,打死我们也不信,老家伙就是自己吹牛皮。

  最让人无奈的是对于前方的情况,朝中一无所知,全都是听杨一清和王岳的奏报,还不是这俩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怎么就没有人能事前请战,也去九边了解情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