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章 第四回:风波再起(1)_头牌花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端午节快到了,东河四乡八村都忙碌起来了,这些年间,虽然天下不大太平,但东河这一带,也没什么大的灾荒。

  乡下人把陈年糯谷,都拿出来晒了,舂出糯米来,蒸熟后用棕树叶子包粽子过节。

  当地民俗,端午节时家家户户要到山上,采割艾枝搜在门口,说是避邪。

  当地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因此每至端午之际,老百姓常把插艾叶作为节日重要内容之一。

  这时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叶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辟邪祛病。

  人们还会用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女人们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由于门前挂艾草,减少了疟疾的发生,大家觉得艾草也可以辟邪驱瘴,所以端午节采摘艾草插在门前,已经成了民间必不可少的一种风俗。

  传统认为艾草是可以帮助人们驱赶邪气和毒虫的,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困扰。

  进入了农历五月,马上就是盛夏,高温高湿的气候来势凶猛,各种湿热、瘟疫开始发作,蚊蝇蛇虫横行。

  千百年来,五月俗称为“毒月”,五月初五叫做“毒日”。

  人们就悬挂艾草辟除夏日的湿毒。艾草自古就是良药,避晦、除毒、消炎。艾草的清香味道正好吻合抗击“毒日”的需要!

  英邑民间传言:“端午门头不插艾,在外死了没人埋!”

  可见当地人,对端午插艾十分重视。这样,每逢端午当地艾枝紧俏供不应求。就有乡下人割些艾枝,拿到城镇卖些零钱花。

  这几天,东河古家小镇逐渐热闹起来,为了过节,镇上“盘”了好几头大牛,杀了几十头大猪,宰了百把只大山羊。

  小街两边尽是些卖鸡、鸭、鹅,卖零食,卖日用品的小生意人,这些时从早到晚人流不息,拥挤堵塞,节日气氛渐浓。

  几个村开始赛龙舟,东河的龙舟,主要是随、古、薛、窦几个大姓家族的。

  每逢端午正午时,有十几条大龙船,在激烈的锣鼓声中,从河左岸向右岸争先恐后冲来。

  一声声锣鼓,铿锵激烈,响彻四方,把四乡八村的人们,引到河边看热闹;一串串鞭炮,震天动地的响,

  把两岸炸得硝烟弥漫,这场景跟过去打仗一模一样!

  其实,这几个大姓所谓赛龙舟,也是一场暗斗,明里赛龙舟,实是家族实力的较量,等于是在“打仗”!

  打仗是要死人的,赛龙舟也是累死人!有时候累得人吐血,真是辛苦得很。

  上河的随、薛两家争的只是一场胜负;下河的古、窦两家,争的是一口恶气。

  赛龙舟胜负有常,各族经常轮流获得。而恶气难出,若出则有械斗。

  如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