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 一根胡萝卜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是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

  “军户,他们还能通过战功一步步爬向权利的中枢。但是,像匠户医户这一类人,绝大部分…究其一生,也是无缘踏入仕途半步,更不必谈光宗耀祖一事了。”

  “大明朝的户籍制度,从长远来看,依朕之见,绝对是弊大于利。于国于民,很是不好。只是,此制已经深入大明朝的骨髓,想要改变,非一时可以为之。”

  “如此这般想来,对于匠户医户这类人而言,既然「名」这条路断了,那朕就把「利」这条路给他们拓宽一些…拓宽到不光可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还能令其及其家族荣耀万代的程度!”

  “而这胡萝卜效应,便是许下重利,让那些坚守‘技不外传’这种根深蒂固观念的手艺人,将他们手中秘技主动献于朝廷,求得赏赐。”

  “或是以此引诱更多的人,走上蔡敬仲与毕昇的道路,改良发明各种于国于民有着重大益处的奇思妙招。”

  “甚至是说…既然孔老二这些先贤圣人能立书传世,没道理这么年过去,华夏大地就再无著有四书十三经这类传世名著的圣人显现!”

  “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不管是技术发明,还是先进思想,只要于国于民有益,朕不惜赐予他们荣耀万代的机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谚语,王迪怎会不清楚!

  况且,他是西医出身,而非正儿八经的化学家或是物理学家。

  能记住一些非医学专业的不算复杂的理科知识,已经不枉他当年的辛苦学习了。

  凭借脑海中有限的知识储备,有生之年,能将大明朝彻底带向蒸汽时代,王迪觉得,这就算是一件特别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至于达到电气化时代水平,他脑袋瓜里,压根就没有蹦出过此类异想天开的念头。

  但是,为了能让大明朝真正实现万世不易的目标,他准备在自己龙驭宾天之前,一定要调动起绝大部分人的积极性,让这种热衷于钻研发明的良好势头,就像越滚越快越滚越大的雪球那样,成为非人力可阻挡的大势。

  而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将人死死限制住的户籍制度。

  快刀斩乱麻将其改变,王迪能想预想到大明朝会出现何种混乱。

  既然如此,那不如来个迂回策略。

  在不重大改变户籍制度的前提下,他给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低贱户,指出一条通往光明方向的人生大道。

  以利诱之,先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

  一旦出现类似于造纸术这类的重大发明,王迪就以朝廷名义为其著书立传,封官进爵,许其家族万世荣耀。

  这样一来,名也不缺了。

  有名还有利,谁人会不羡慕?

  只要有了一个先例出现,王迪相信,还能坚持死守‘技不外传’的古板之辈,恐怕是不多见了。

  这,就是王迪定下来的胡萝卜效应。

  “陛下,这等奇思妙招,您打算许下多大利?还有…世间多数人岂能与陛下的天人之智相提并论!他们献出的妙招,即便于国于民有益,恐其程度也是有限的。”

  “这样一来,如何断定划分奇思妙招的等级呢?”

  “还有就是,陛下…你打算任命何人来管理这项良政呢?如若管理之人眼红陛下许诺的重利,干出杀人灭口中饱私囊的事情,岂非适得其反,坏了陛下的强国良政?”

  此时此刻,身体传来的燥热,也无法掩饰杨蜜心中的震惊。

  一旦胡萝卜效应真如皇帝所讲的那样彻底落实下去,再结合皇帝先前构思出来的奇思妙招,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过后……

  她都想象不出,到了那个时候,正紧紧揽着自己的这位皇帝,其治下的盛世,会是何等宏伟辉煌!

  一个盛世的到来,对于通读史书的杨蜜而言,她怎能不了解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想到自己极有可能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她娇弱的身体,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颤儿。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