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废弃的军事重地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双鬓已白。

  若非他有着一双目光锐利到可以能洞彻一切的金刚眼睛,王迪还真有点拿不准…三边总督的职位,这么老头子,是否真像孙太后说得那样,可以承担得起?

  现在嘛,单从此人的精神面貌来看,问题应该是不大。

  最左边的,便是王翱这名六零后了。

  此人从正统七年开始,兼着右都御史的他,便受命提督辽东军务。至今,成效已是颇丰。

  甚至可以说,此次御驾亲征期间,兀良哈三卫之所以能够如此老实,恐怕也有担心王翱领兵主动出击,端了他们老窝的顾虑。

  不过嘛,今日的君臣奏对,相较于王骥和于谦这两位总督,对于王翱,王迪还有另外的任务要与其交代一番。

  也正是因为这样,王迪才让此人继续负责蓟辽军务,甚至还一视同仁,将最初定下来的不能兼理粮饷的蓟辽总督,改为可以兼理粮饷。

  促成他改变想法的,便是重新恢复大宁都指挥使司。

  然而,想要恢复这个管辖着长城以北,满河以南的都指挥使司,那么其治所所在之地,便成了重中之重的核心问题。

  大宁都指挥使司的治所,是为第一代宁王的封地,大宁卫。

  此地,四周多大山深谷,阻险足以自固。其左为七老图山,右为努鲁虎儿山,北有老哈母林河穿境而过,土地异常肥沃,水草极其丰美,自古以来,便是绝佳的牧场。

  最为重要的是,此重镇的位置,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向北直通一望无际的科尔沁大草原,东面又是现如今已经归属于泰宁卫的营州地界,往南又直抵喜峰口,西南又接古北口。

  其战略位置有多么重要,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况且,只要扼住这个有着“宣、辽之肘腋;燕、蓟之屏翰”美称的战略军事要地,那么…女真人生活的东北地区,往后便可徐徐图之。

  然而很不幸的是,靖难当年,算是因为太宗文皇帝的背信弃义吧,此地遭了兵燹之厄。好好的一座边关重镇,现如今,已是彻底废弃了下来。

  不过废弃归废弃,并非没有人想过将其重新恢复。

  当年第五次北征蒙古时,太宗文皇帝就不止一次提及道:“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

  可惜的是,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帝王,还不待恢复大宁卫的志愿得以实现,便黯然病逝于榆木川。

  再加上后面仁宣二帝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缩边政策,如此重要的一处军事重地,竟特么荒废了小三十年的时间!

  而且不光如此,兀良哈三卫这帮墙头草,还曾有人上书奏明朝廷愿意附塞居住。自此以后,世世代代作为大明朝的藩篱,防备外敌的侵袭。

  这尼玛…这是啥?

  这不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把戏嘛!

  幸好朝廷众臣及孙太后都不傻,还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么个道理。

  也幸好兀良哈三卫,手头找不出能工巧匠,无法在明廷不知晓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将大宁卫重新修缮入驻进去。

  更万幸的是,现如今的王迪,已经知道此地的重要性,也有足够的本钱将其重新恢复。

  “陛下圣明!”

  “正如陛下所言,兰秋一过,打好过冬用的牧草以后,不事生产的寇虏,尤其是那些精壮之辈,除去入山打猎以外,基本上…便再无他事了。”

  皇帝瞅着自己,王骥仨人,也是一脸平静地瞅回去。

  越看,他们越是喜欢。

  眼前的皇帝,他是如此年轻,还如此聪慧。

  只要撑过十年,王骥他仨,很想看看新政实施后的大明圣朝,究竟会走到哪一步?

  而想要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心里清楚得很,一定不能有负皇帝所托,必须将提督管辖的边境诸镇打理得万无一失。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