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回 尘埃落定_海棠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淮王尚不知萧帝这番无名之火出自何处,但此刻局势之下的利弊得失,已然大明。淮王通了此中关窍,遂膝行两步,恭声说道:“父皇息怒,众人皆知皇兄生性粗豪率直,且素来直言。儿臣认为皇兄方才不过是一时顺心而言,虽说立意不甚贤明,但也算有一番警示之意。”

  淮王面露恭谨,出口之言明面上是为康王辩解,但语锋中的暗藏之意却处处直指康王的粗莽之性。

  康王见有人肯为他开口辩解,慌乱之下倒也未及细品淮王的话中之意,忙不迭连声附和道:“人都说知子莫若父,儿臣的性子便是这般,还望父皇勿怪。”

  萧帝冷眉一挑,他微微抬手,便有内监上前递了软帕过来。萧帝随手扯过,慢慢地擦拭着指尖污痕,却不接康王的话茬。

  淮王见萧帝神色晦暗不明,一时也摸不准萧帝何意。他唇间开阖两下,终是息了声响。

  正当此时,隐于众人身后的廉王冷冷一笑,面上的醉酒之态却更胜方才。他晃悠悠的立起身来,大声说道:“父皇,儿臣……有言启奏!”

  萧帝随意一瞥,见廉王满身酒气,不由凝眉喝道:“醉醺醺的成何体统,还不拉下去给他醒醒酒!”

  “儿臣没醉,父皇且听儿臣一言。”廉王挣开扶于身侧的两个内侍,接言说道:“父皇……自登基至今,便一直以贤明之道治理天下。虽说这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但父皇并未因独尊贤明之道,而摒弃其它治国之论。反倒未束其言,准许其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依……儿臣愚见,皇兄方才所言不过是治国诸法中的一家之言。虽说其间崇尚之论与父皇治国之道相驳,呃……但到底还是有一两点可取之处。”

  萧帝听廉王一言,倒是来了兴致,追问道:“若是依你所见,倒是有什么可取之处?”

  廉王脚下晃悠了两下,痴笑道:“父皇圣德贤明,不愿因一人之失而追祸于无辜之人,自是大善之举。可……毕竟顺国法家规而为,方得太平。呃……父皇圣德之心,儿臣与诸位大臣自是深知于心。但坊间庶民愚钝,只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言,却不能深察父皇慈悲之道。父皇……念及邵家旧年从龙之功不欲重罚,自是大善大圣之举,可这邵家终是有错在先,父皇若是轻言略过,又不通常例。皇兄……皇兄方才所言,想必也是出自此处,意在警醒,不为,不为……”

  “不为什么?”

  “不为……不为……”廉王口中嗫喏了两声,两眼一翻,便软绵绵的倒在了旁侧的内监身上。

  “怎么了!”

  那小内监一边弓着身撑着廉王,一边竭力恭顺道:“回禀圣上,廉王殿下……廉王殿下醉酒乏困,已是睡过去了。”

  “他倒会躲。”萧帝冷哼一声,侧首问淮王道:“老三,依你所见,这邵家一事该当如何?”

  淮王眼眸一缩,堆笑道:“儿臣愚钝,父皇心中想必是早有裁决,儿臣不敢妄言。”

  “罢罢罢,一个个的惯会推脱。”

  “儿臣惶恐。”

  萧帝瞥了眼殿内诸臣百态,也息了追问的兴致,遂抬手轻击桌案,粗声道:“着朕意,褫夺邵家定国公一爵,永不叙用。其子年少无知,充军免死。其妻女妇孺之辈,皆没为官奴,外放离京……”

  至此,前尘种种皆化作烟尘尽散,欲知此后又有何故事,且听后文细述。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