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骑兵对决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出现的大量轻型战车却能够通过空运迅速的到达战场!因此,美军甚至取消了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其他重量在40吨以上的装甲装备,比如

  “十字军”火炮也被取消了,原因就是这些重装备无法空运,其战略机动能力非常糟糕),同时减少了坦克部队的编制规模。

  但是,伊拉克战争证明了美军的这一转型的错误性。即使这只是一场地强度的战争,美军对付的只是那些只有RG火箭筒,步枪,以及不多的反坦克导弹,大量使用路边炸弹的伊拉克游击队,但是毫无疑问的,美军所倡导的轻型装甲部队在这种低强度的战争中都难以生存,而只有那些有着厚实装甲的M主战坦克才能够有效的对付伊拉克的游击队!

  很显然,在低强度的战争中轻型装甲部队都难以生存,那么在高强度的大规模战争中,这些皮薄肉嫩的轻型装甲战车还有生存能力吗?

  其实,给坦克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并不是美军在战场上吃到的苦头,以及由此给各国军事家带来的反思,而是新技术的出现!

  在反装甲技术达到了顶峰时,随着材料技术,以及各种新式装甲的出现,装甲技术逐步追了上来,最终与反装甲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平衡,而这才最终解决了坦克的重量与战斗力这对天生的矛盾!

  在采用老实装甲的情况下,坦克要想获得足够的生存能力(至少不被对手的坦克炮所发射的动能穿甲弹击穿),那就必须要有上千毫米的等效装甲,而这就必然导致坦克的重量超过50吨,甚至有的坦克重量已经接近了70吨!

  而这一重量不但是各国的运输机所无法容忍的,很多交通设施,比如全世界的大多数桥梁都无法承受这么巨大的重量!

  因此,在新的装甲技术出现之前,坦克的重量成为了限制坦克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

  要想通过以往的办法,即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御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行的!

  当时,美国与欧洲的部分国家做过实验,如果要想抵挡住40毫米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或者新出现的电磁炮的打击,那么坦克的装甲等效厚度要达到2米!

  而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为按照这一理论,即使只加强坦克正面装甲的强度,那么坦克的重量都有可能突破80吨,达到一个根本就无法接受的地步!

  但是,到了2世纪30年代,各种新式装甲材料,以及新的装甲理论的出现,就彻底的改变了坦克所面临的这一尴尬境地。

  当时新出现的大量复合材料(其中最有前途的是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而这一即使实际上是到2世纪0年代才成熟的,而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仍然是各国坦克所必须要有的一种装甲材料)让坦克能够在不增加重量,甚至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