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章 找事做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

  看了袁世凯的上书,对袁世凯刮目相看。

  人们常说,人怕见面,树怕剥皮。意思是什么事情见一面,沟通一下,很多误会和偏见常可以迎刃而解,是很有些道理的。

  其实,人不但怕见面,也是很怕恭敬的。

  做为清流派领袖的李鸿藻,向来认为李鸿章的人眼中是没有自己的。

  没想到袁世凯在上书中对自己是那样的五体投地,那样的敬仰,使他十分的受用。

  袁世凯的这份上书,可以说是颠覆了李鸿藻对他的成见。

  事后,李鸿藻又约见过袁世凯一次。

  和袁世凯谈起训练新军,袁世凯谈了很多自己在朝鲜训练新军的体会。

  李鸿藻也就知道了,袁世凯在朝鲜训练新军的事。

  认为袁世凯对新军训练,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经验;更加觉得袁世凯是这方面的难得人才。

  袁世凯在督办军务处是个闲差,也没有实权,虽然其职务看起来不低,只是表面风光而已,袁世凯肯定不会把这里看做是久留之地。

  当然。督办军务处也有个好处,消息灵通。

  不久,他听到了一个风声,朝廷正准备在京城附近训练一支新军。

  呼吁练新军,他不过是给自己临时找点事做,现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袁世凯瞄上了这个练新军的位置。

  那时候的清**,已腐败成风,人浮于事。

  训练新军这样的重要位置,这样可以吃空饷,克扣军饷的肥缺,也同时被很多人盯上。

  袁世凯深知,要想把这件事办成,首先要找人,找说了算的人。

  李鸿藻肯定是一个。这个李鸿藻李大人,袁世凯觉得问题已经不是很大了,再亲近亲近应该可以搞定了。

  他很清楚,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亦劻。

  按说,从中堂大人的介绍中,亦劻这样的人比起李鸿藻这些清流,这些道貌岸然的人,要好搞定一些。不是爱财吗?,不是喜欢收礼吗?送上一份重礼不就行了?

  袁世凯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又驻朝鲜这么多年,虽然不像别人那样的贪得无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社会风气使然,轻轻松松也还是要捞一些的。

  也就是说,一份重礼还是送得起的。

  社会风气再不好,收礼也不是正大光明的事。也就是说,送礼要讲究方式,要送得自然,这其中是有很大学问的。

  再贪的人,你拿着东西,到人家大门口喊:“我来送礼来了。”人家也是不会让你进门的。给亦劻的礼是备好了,其中光高丽参就一大包,袁世凯这次是下了血本了。问题是,这礼怎么送呢?找个什么由头呀?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