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八章 吴大鹏大战理学派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了,大家明白,他是去查资料了。

  这里的人哪里有知道大宋工部制造御前军器法可提辖是个什么鬼?

  鲍威和郭勿语也不知道,这家伙还是穿着常服。

  吴大鹏回来后,用手做了一个七的数字,大家明白了,这是一个七品官员。

  吴大鹏皮笑肉不笑地说:“再来一碗茶汤否?”

  这小子已经喝了两碗了,真渴了。

  “不了,不了!”

  “要不要来点果子?”

  “正好,腹中有些饥饿……”

  好吧,吴大鹏挥手让使女端上来两盘江婆婆雪米糕。

  结果这家伙一个人吃了半斤有了。

  吴大鹏看着两盘子里的最后一块,说:“算了,都吃了吧,省得剩这一块儿太寂寞……”

  他真就拿起来吃了。

  这期间,大家也都知道了他的家世。

  这是一个凤凰男,老家是虔州府三口水村人,父母双亡,由家族周济,中了二甲第三名。

  大宋时期完善了此前科举的很多弊端,也确立了最佳的考试内容。

  其一是糊名制度的确立,就是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还有专门的誊写院,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其二是考试时间的最终确立。

  唐朝每年一考,国家动用的财力、物力、人力可想而知。

  大宋时期定为三年一大比。

  这个时间直到满清的宣统间最后一次科举,没有任何改变。一般小说中提到的“大比之年”,就是指这一年有礼部会试,要出状元了。

  其三是文风的转变。他们将延续了百年的程文考卷全部黜落,所取文章,都是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所以苏轼、苏辙就占了大便宜,因为这两兄弟最善于议论古今成败之理。

  其四是考试内容和科目的转变。

  宋朝前期的拿手绝活儿还是诗、赋、论,前两项更是绝活儿中的绝活儿,那是要按照韵书去写的,一旦出韵,再好的文章也是零分。

  但是至大宋起科举不再考诗、赋而专考经义。

  大宋到了南宋明期,明确规定进士考试共分五甲。

  比如现在的文天祥那一榜,一共录取了六百零一人,其中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其余为三甲、四甲、五甲。

  从宋理宗时期开始,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新学、蜀学在科举中遂完全被排斥。

  吴大鹏其实最恨所谓的理学了,他对这些崇尚理学的知识分子也不稀得搭理,但是他没有想到古人还有这样赖皮赖脸的,还是一个进士出身。

  正七品绝不是戏剧里一个芝麻官的概念。

  那家伙,要是外派出去,管一个县的地盘。

  便是现在,他啥也不是。

  吴大鹏想打打他的脸。

  吴大鹏皮笑肉不笑地说:“如果你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就给你引见制造这辆四轮/大驴车的工匠。”

  “请言之。”

  “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