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章 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_美综财富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一奖衰三年,这个说法杰米前世就听说过。

  不光演员,导演也是如此。

  前世李桉靠《断背山》首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时可谓是风光无限,可获奖之后在好莱坞却尴尬地陷入了无戏可拍的境地,于是只能借坡下驴,选择回归华语影坛,拍了一部《色·戒》。

  之后蹉跎了五六年时间,才又靠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重新翻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得奥斯卡奖还真的像是一个诅咒。

  相反像诺兰这种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创作水准,部部电影都在水平以上的导演,反而与奖项无缘。

  别说是奥斯卡了,诺兰甚至连一个稍微有份量的奖项都没有拿过。

  提名陪跑倒是很多次。

  这实际上也涉及到了电影圈的一个潜规则——分蛋糕。

  像诺兰这样名利双收的导演,其作品在跟其他入围作品竞争奖项时往往很吃亏。

  因为评委们大多秉承着这样一个评奖理念。

  并不是说哪部作品拍得更好,奖项就要颁给这部作品,而是要看哪部作品更需要拿奖。

  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哪部作品获奖后收益最大,评委们就会倾向于把奖颁给那部作品。

  因为任何一个电影奖项的设立,都是为了鼓励电影艺术发展。

  把奖颁给那种已经名利双收的电影,能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

  而把奖颁给那种本身籍籍无名且很缺曝光度的电影,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雪中送炭。

  诺兰就是吃了这样的亏。

  他的作品无论票房和口碑都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上,既不缺名气也不缺利益,导致评奖次次都是空军。

  类似的情况还有小李子。

  逐梦奥斯卡,连年陪跑,最后估计是连奥斯卡评委们都看不下去了,这才终于让他圆了影帝梦。

  而这个影帝事实上也是安慰性质居多。

  当然也有能够打破这种潜规则的牛人,比如说詹姆斯·卡梅隆和彼得·杰克逊。

  而他们获奖的《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系列都是那种十几年才出一部的现象级作品。

  奥斯卡评委要是不把奖颁给他们,就会损害到奖项本身的公信力。

  格温妮丝的情况更加特殊。

  她这个奥斯卡影后本身就是靠着韦恩斯坦的公关得来的,获奖后收获的也不是赞誉,而是一片谩骂和质疑声。

  甚至还得了一个“最水影后”的称号。

  其实普通观众和影迷对格温妮丝获奖意见真没有那么大,这一切都是那些被格温妮丝抢走了奖项蛋糕的利益当事方,以及害怕格温妮丝携奥斯卡影后的声势升咖抢走自身资源的那些女明星们,默契联手买通媒体带节奏,抹黑打压格温妮丝。

  好莱坞金字塔上层的位置就那么几个,格温妮丝要是爬上来了,就意味着有人会被踢下去。

  事实上格温妮丝的遭遇并非个例。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