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节 诱敌(五十八)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这些铁路、公路在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对抗中,所起到的作用。

  印度政府以“为了保护锡金这片最后的纯净之地”为借口,从来没有对锡金邦进行开发,他们自从吞并了锡金王国,将之变成了“印度的锡金邦”之后,所考虑的只是将这里作为一个战场,一个用来进攻中国腹地的出发集结地,以及一个抗击中国军队进攻的缓冲地带,所以,他们并不开发这里,所以,他们并不在这里修筑铁路、机场,也许印度军方认为“过于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会便于中国军队进入锡金后的机动”是正确的,但这也限制了印度军队自身的快速部署和机动。这也是如今印度陆军部队在锡金境内遭遇军事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显然,印度政府和军方的这种认识,不仅仅没有能够在“国防”、“军事”上起到任何的作用,还使得锡金邦境内根本没有什么设施建设工程。而正是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使得锡金在被印度吞并之后,经济发展很是滞后。直到现如今,锡金大概有90%比例的人口还在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主要就是种植稻谷、玉米、青稞、茶叶和小豆寇这样的基本作物,由于气候、土地等等因素,多数锡金人仅仅能够解决温饱而已。在印度统治的时期,锡金邦在印度全国各邦的经济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来自林业、运输业和有限的旅游业,而邦政府财政70%以上的预算都是被用于农村地区的福利支出,也就是“扶贫”。为了能够拉拢锡金人,稳定锡金人的情绪,锡金邦是印度唯一的一个百分之百完成对贫困人口统计的邦,政府的财政预算主要就是用来确保对贫困人口的补助,以“消灭”赤贫和乞丐。不过显然,这是不够的,因为锡金人的自尊心决定了他们不会依靠“施舍”来生活。

  “对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也许印度人能够安于贫困,但是锡金人不能。特别是当他们的眼睛看到了别样的世界时,他们的心里自然会将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去与之进行对比。在2006年7月6日,中、印双方宣布重新开放连接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与锡金邦之间的乃堆拉山口,恢复这条中断四十多年的边贸通道后,锡金人似乎重新开始认识距离自己咫尺之遥,但却仿佛是另一世界中的那个国家。尽管双方达成的协议,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开放之后,每年只能进行四个月的边境贸易,即从每年的6月1日开始至当年9月30日结束,可很多锡金人还是因此而欣喜不已,因为在失业人口较多的锡金邦,重开边界贸易意味着机遇,这自然引起了锡金人的关切。

  而任锡金邦首席部长帕

  请收藏:https://m.wc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